《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9 10:46:08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10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3. 体会母子深情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母子深情

2. 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糖”——情境导入

与同学们分享“糖”带来的喜悦,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出一个与“糖”有关的故事。

二、品“糖”——品味情节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微型小说《甜甜的泥土》。

2、品一品这篇微型小说的情节设置,品出其中的味道。

三、说“糖”——分析人物

再读文章,合作交流,通过对文中语言的揣摩,分析人物形象,说说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说法,鼓励大胆发言。

人物一:母亲(离异、遭受创伤、爱子等)

人物二:小亮(懂事、聪明、生活艰难、渴望亲情等)

人物三:门卫(善良、有爱心) 人物四:后妈和父亲(冷酷无情、缺少爱心等)

四、化“糖”——感悟主旨

“那泥土,甜丝丝的”,意蕴丰富,给人以无穷的联想。引导学生对这一“诗化”的结尾进行感悟,感悟甜甜的泥土中像大地那样宽广,那样慈祥,那样公正的至亲至爱;感悟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温暖和母爱的强烈愿望。

五、忆“糖”——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王小亮的同学,回忆与王小亮一起分享奶糖的场景,你会对王小亮说点什么呢?

2、“诗化”的结尾让人不禁有了诗般的迷离。回忆故事,老师出示现代诗《糖》,为课堂增添另一种甜蜜。

糖(张震义)

把我埋在这里/只为见证一个传奇/苦苦等待/只盼丝丝甜蜜

灵魂不再寻觅/渗入大地/融化了我/融化了你

3、小说创作(课时作业)

美是生活,美是创造。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创作美的故事。回忆往事,写下甜蜜。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熟悉文本,能复述故事情节。

2、准确地说出“甜甜的泥土”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离异的母亲对孩子深厚又令人心酸的爱。

3、分析文中其他人物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理解立意的新奇,结局的惊奇。

【教学重难点】

1.以人物为核心,理解作品主题。

2.新奇的立意和结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亲情是永远不老的话题,《背影》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还在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母子情也同样弥足珍贵,一个失去母爱滋润的孩子会有怎样令人心酸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泥土》,去倾听王小亮的心声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其它学生认真倾听,感受你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的别样滋味。

(二)试着用“我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了的滋味,你看,这滋味真是太()了!”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我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了苦涩的滋味,你看那王小亮过早地失去了母亲的疼爱,年仅八岁就要承担繁重的家务,这滋味真是太苦涩了。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会复述

(一)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以一根彩线来贯穿全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你找到这篇文章的线索了吗?你能以它为中心词理清文章的思路吗?

(二)组织学生采用生动复述或创造性复述的方式来向大家讲述故事。

本文是以一包奶糖为线索结构全篇。

送糖——吃糖——埋糖——化糖

同桌合作,先相互复述,评判,后大班交流。

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阐述复述的重要意义和复述的种类,方法等。

四、研读人物,领悟主旨

(一)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说出来与同学交流吧!

(二)王小亮在“现在的妈妈”那里得不到应有的母爱,后来他从哪里得到了母爱?

(三)课文结尾说:“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泥土为什么会甜丝丝的?王小亮又为什么笑了?你能解读出一结局的无穷含义吗?

思考,明确:“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了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五、写法探究

美国作家欧亨利指出小小说的特点是:立意新奇;结构严谨;结尾惊奇。你能结合这篇课文说说你的感悟吗?有人说小小说的结尾新奇,但也有人说小小说的结尾缺乏真实性,你的看法如何?

六、小结

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拓展思考:现代家庭不同的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小小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深爱,文笔细腻,文字优美,特别是结尾新奇,意蕴丰富,值得玩味。

设计理念:

从课文整体感知入手,明确小说三要素是基础,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体会母子深情,让学生学会说话是重点,探究结尾新奇是难点。三大板块层层推进。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体会情感。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教学目标:

1.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母子深情。

2.感受语言的清新自然和笔法的细腻。

3.学习巧妙的构思。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人,不管是谁,都会潸然泪下,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学生跟唱)是的,母爱的天空是温暖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黄飞的《甜甜的.泥土》,感受母子深情。

板书: ……此处隐藏7654个字……>

师质疑:A、亲生母亲居然不知道儿子在几年级?你说她称职吗?尽了做母亲的责任了吗?

师质疑:B、就没有人说传达室的老头吗?我觉得他挺讨厌的,因为他对王小亮的妈妈的态度十分不好,他太没有人情味了。你们认为是不是?

他开始对王小亮的妈妈态度不好,是对她有所误会,同时也说明他的责任心强。而且他在不知道王小亮是几年级几班的学生的情况下,在下午就把糖糖交到了王小亮的手里,这中间要费多少周折啊!这说明他也是有爱心的人。

师小结:王小亮的亲妈、老师、同学和传达室的老头都热爱关心和同情小亮,而小亮的爸爸和他的后妈却虐待小亮,双方对小亮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读了文章之后,你认为王小亮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为什么?

四、学生质疑,深入理解课文

师:刚才大家十分出色地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我们在学习上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才是真正学会了学习。现在我们再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推荐出一个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上交给老师。比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快,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

(学生开始分小组讨论、交流意见,很快写出了自己小组的问题。然后教师宣读了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哪个小组的问题难度最大,最有思考价值。最后学生一致推荐“那泥土为什么是甜丝丝的”这个问题最有价值。)

A、那泥土为什么是甜丝丝的?体会结尾的妙处。

师:王小亮从泥土中感受到了爱,所以心里甜丝丝的。这个“甜”是心里的甜,而不是嘴里的甜。

师:同学们抓住了“甜”字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那你们能不能再抓住“泥土”这个词去深入挖掘一下这句话的含义?想一想,“爱”和“泥土”有什么联系?

(学生短暂交流后)

师:泥土随处可见,像征着爱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泥土宽阔得看不到边,像征着爱像泥土一样宽广。泥土深不见底,像征爱像泥土一样深厚。泥土能滋养万物,爱能滋润人的心田。这样理解才算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才是真正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奶糖融化变为甜甜的泥土,奶糖又凝聚了母亲、老师、同学以及好心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甜到了心里。大地宽广厚实,这种种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B、第19小节中‘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他知道这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设置情景,拓展升华

读了这篇文章,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假如你是王小亮,你会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总结课文,重温母爱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小说描写了王小亮过去的妈妈送来了他最爱吃的奶糖,以及王小亮把糖分给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但是由于害怕现在妈妈不得不将糖埋藏在回家的路上,以至融化到泥土中。正当他为糖化感到伤心时,他想到了母亲、老师、同学以及好心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甜到了心里。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珍惜爱吧,储藏爱吧,传递爱吧,最后,我们一起唱一支献给母亲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最后老师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愿天下所有像王小亮一样的孩子永远幸福快乐

七、作业:课外收集关于母爱的诗歌、格言、民谣、故事。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10

教学设想:

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有思考权、话语权、主动性、自主性。于漪老师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不仅是接受,更是一种沟通、交流,使自己的认识深化,思想升华,感情净化。这成为我执教本篇的一个理念。这篇写离异家庭孩子同样也获得母爱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却又催人泪下,因此我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这篇文章,更好的与文本对话,走进人物的心灵,真切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品读能体会出母爱的宽广厚实,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离异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

2、通过将课文改编成剧锻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界上最甜美的字眼莫过于母爱两字。有关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同学们先回忆、交流一下。(选2位同学叙说一下相关母爱的故事,引发同学们情感上对母爱的共鸣。)

二、剧前指导

这篇文章语言文字浅显易懂,本文的学习方式是由学生将小小说改成课本剧,自编自导自演。老师先给予一些相关指导。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先理出本文的脉络再确定分幕。

分幕:文章分几幕比较合理?

明确:四幕,文章有明显的'时间标志(前18小节发生在)上午,下午,放学了,第二天或以奶糖为线索,分为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

2、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联系文中信息探究人物形象。

人物定位。

文中“她”到底是谁?通过哪些语句可判断出来?

明确:王小亮的亲生妈妈。如第14小节,“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第19小节,“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

第21小节,“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

“她”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明确:这是一位爱儿子爱之入骨的母亲。神态:“黯淡的眼神,热切的光”“目光呆滞”“惶然” “夺眶而出的泪水” “踉跄而去的背影”语言:如第8小节,“像喘息,又似哭泣”。

动作:第2小节,“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第六小节,“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的摇着”。

王小亮身上应体现出哪些性格?文章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明确:团结同学,尊重师长。见第19小节分奶糖;

机灵,爱动脑筋。见20小节埋奶糖。

懂事,自立。见22小节,做家务事。

乐观,善于调节自己。24小节,哭后又笑了。

3、难点指津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题,这是剧本演出的灵魂。

老师和看门的老头能否略去?

明确:不能,他们都对王晓亮有着一份爱心,显示了人间的至爱亲情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文章结尾“他,又笑了”应如何理解?

明确:文章结尾转悲为喜的写法是一个亮点,赋予了平常的事物泥土于深刻的含义。母爱就像那融化了奶糖的泥土,宽广深厚,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这个结尾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演出时可通过旁白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题。

三、分组表演

1、学生自由成组改编,表演

2、选1~2组上台表演

3、其它同学点评,教师小结

四、课后作业

你的好朋友最近因爸妈离婚而非常痛苦,感到孤独无依,生活一片灰色。学了本文后,你一定会有所感悟,请你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一封信安慰朋友。要求:格式正确,字数400字左右。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