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9 17:24:31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

这是“市小学特级、骨干教师网上直播教学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时,周老师执教的一堂语文课。能与那么多的专家、老师一同交流、一同碰撞、一同互动,是我的一种荣誉;能有机会领略执教老师的风采是一种享受;能幸运地聆听到几位特级教师的点评,更是一种学习。周小平老师执教的《秋天的图画》这一课,如同闷热夏季中吹来的丝丝凉风;如同在秋季里我们品尝着一个个鲜美的果实。从周老师的课中我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语文课堂中的“实、活、趣”。

一、实

1、抓重点,从学情出发,争取把生字读通、读准:

在本课中,有个生字“梁”比较特殊,它单个时读原声;可是组成词语“高梁”时,它就要读轻声。周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这个语言特色,让孩子们体会到拼音的变化,扎实地掌握了它正确的读法。

2、在“合作学习”中识字,让每个孩子都实实在在地投入学习:

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接着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检查读,读的好的夸一夸同桌,读不好的帮一帮同桌。你看,这是多么富有人性化的的引导呀!每个孩子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都积极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这使每位学生都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

3、“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

课堂上,我们时时可以感觉到周老师的目光刻刻关注着每个孩子,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到她爱的阳光。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当周老师悄悄地走到一个孩子面前时,她弯下腰在孩子耳边轻轻地耳语时,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股浓浓的爱,一股对生命的关爱。其实我们知道周老师的原意是想让这个学生推荐一名他认为在平时学生中比较有困难的孩子,从而了解底线孩子的学情,但它“雁过无痕”,非但没有让被检测到的学生觉得是一种自卑,反而感觉是一种荣耀。因为周老师说“哪位被他推荐到的孩子可是非常光荣的,请你自信地站起来读一读。”一位优秀老师的风采尽在于此,一种高深的教学艺术尽在于此!让我们不禁感慨“教育是一首诗,一首立体的诗”,周老师的教学不仅关注到孩子的现在,更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关注到孩子的未来。对孩子自尊的呵护,尤为可贵!比起某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请你推荐我们班中几位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来读读”,实在是要高妙许多。

4、写字教学扎实而有效:

识字写字是我们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积极倡导要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但具体实践起来,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今天听了周老师的这部分教学后,让我们顿有所悟。你看,周老师她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时,大胆地把写字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了学生,完全地信任学生,让学生得到了满足。先让学生去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再请他们当当小老师来教教老师在写时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来做老师的老师,学生的兴致就来了,优越感油然而生,兴趣便随之而来。接着等老师放手让学生写字时,老师又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如此重锤敲击,不禁让我们想起“习惯比知识更重要”这响当当地呼唤。

二、活

我们说一堂好的课不仅学生要有活力,教师要有活力,而且整个课堂流程更是要充满活力。以读为主,用读来激活课堂,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升华,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读形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趣

1、情趣一:

情境创设,富有创意。本课中周老师充分利用了“学习伙伴”这一角色,来搭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课伊始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老师卖了个关子,这礼物其实就是本堂课要学习的第一句话。但是如此巧妙地一呈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大不一样了。第二次出现刚好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点句中的秘密,这可是教学的重、难点。但经“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便使学生觉得更有意思更可亲了!

2、情趣二:

周老师巧妙地将课文中的第二句排成四行,引导学生去发现句式的特点。如此创造性地重组教材,排成四行以诗的形式出现,更容易让学生去发现,更容易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去理解去感受,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了最动人的音符,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孤独。

一堂课听下来,周老师那扎实的功底、精彩的设计、真实的情感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触动着我。听着听着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可能是旁观者清吧?我想也来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如果课堂上当学生发现我们小朋友的脸颊红红的就像一个个红苹果时,如果老师能及时捕捉到这个教学讯息,顺势一引:是呀,你还发现哪些地方也像这样说什么像什么了吗?可能就不会造成课堂上一时的“凌乱”现象。我想,精准、恰当的点拨不正是孩子们开启智慧的“魔法石”吗?

课堂是个大熔炉,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勇敢地让自己融入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地在这个大熔炉中锤炼自己、锻造精彩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2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有效的课堂首先是高效率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节约学习时间,有效分配和利用课堂40分钟,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还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第二是增进学习结果。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教学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是强化学习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衡量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就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

我想,按照这三个重要指标,我以为在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强化学习体验这方面,我是成功的,有一定的效果。而高效率这个首要条件却没有得到满足。我以为,一堂习作课,40分钟都花在口头作文上(当然包括画画的时间,为了让孩子们体验秋天这幅图画的美,我在习作指导课上让孩子们画了秋天),表面上看来,学生热热闹闹的,而且他们的确经历了从不知到知,的确经历了一次愉悦的语言文字旅程,其间还感受到了想象的乐趣,但落实到笔头的却很薄弱。习作课没当堂写,却只能在课后去写,孩子们那些诗一般的语言会不会就随着秋风飘走了呢?

李白坚教授强调写作是“现在进行时”,可我却让学生提起笔时只能写过去进行时了,这符合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堂效率不高的习作课。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正好看到了 ……此处隐藏10220个字……功了。在学第二册的时候,我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完成预习任务了。他们在课下熟读课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词,然后认读生字,不会了,翻开课文找到那个生字读课文,在句子中就能认识这字,他们还主动地用各种方法去识字,好到课堂上大显身手——告诉同学们我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的!遇到有的同学没有学会,小老师们可就要发挥作用了,他们教得很真。由于有了课下预习做基础,我们的课还不算太赶,在课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说话、朗读、写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学生们已经把预习当成了必需要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觉得必须要做。这不就是一种好的习惯吗?这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就是学习过程吗? 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我也是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读书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古人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的学生如果从小就养成这样的习惯,收获会何其多啊。<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4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的图画。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8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用,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

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身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果树上接满了成熟的果实,在果园旁边是堇色的稻田,稻子艘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到秋天发生的变化。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轻声地读以便,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图 梨 笼 浪 梁 燃 勤 劳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男女生开火车赛读,并汇报记法。

在认读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和竟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⑴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⑵ 大屏幕显示: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泼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⑶ 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⑷ 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

(勤劳的人们。)

⑸ 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

(指名读,多人。)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3、正是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喜庆。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的读读吧!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即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喜爱秋天、赞美秋天,学生发自内心去读这篇课文,真是声情并茂。

五、扩展活动

1、通过学习,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2、下面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学生活动,如:

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4、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这种形式新颖的扩展活动,学生积极投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抒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极大的发挥。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收获。)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5

这篇小短文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最后点明中心——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学完生字,我让学生拿出笔来,看看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把它们找出来,在下面画上小圆圈。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有的画出一整句话。我叫大家暂停,对他们说:“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树。”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 “梨树”然后在下面画上小圆圈。

这下,同学们懂了,快速地画出了“苹果”、“稻海”、“高粱”。“把这些景物在图上找出来,标上小红旗好不好啊?”我提出了第二个要求。这个任务同学们都爱完成,很快就画完了,看着图,让他们感觉秋天真得像幅画。第三个要求提出来了:“同学们读书,看到‘挂起’这个词了没有?梨树后面是挂着,苹果、稻海、高粱后面都是什么词呢?能不能用曲线画出来呢?”“能——”学生们兴高采烈。

画完了,我紧跟着追问:“梨树上挂起了什么?”“灯笼——”“在灯笼下面也画上曲线,后面的同学们自己就能找出来,我看谁找得快,别忘了画上小曲线啊!”看着一只只小手在书上认真地画着,我说不出地高兴。“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轻松轻松,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接一个词好吗?游戏开始了。挂起——”灯笼——“露出——”“脸颊——”。“真好,现在这样,男同学说前边的,女同学说后边的。”一声声稚嫩、欣喜的童音欢快地飞出教室。

紧接着第四个要求出台了:“我有两个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个好,记着要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啊。听好了:梨树上挂起金黄的灯笼。 梨树上挂起灯笼。两句哪句好?”又是小张举起了手,他慢条斯理地说:“是第一句好,金黄的是颜色,有了颜色就告诉了我们梨是黄的,我们就像看见了黄色的梨挂在树上。”“真好,掌声鼓励!”“那你们把‘金黄的’这样的词找出来画上括号好吗?”“又做游戏了!词语搭配开始——,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颊!”。我高兴地和同学们一起“玩”着,意犹未尽地说:“多美的句子啊,越读越爱读,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吧!”又一串带着赞美情感的读书声飞出窗外。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