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9 18:13:53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当我在读教材的时候,就被文章的优美的语言所吸引,读后很喜欢这篇课文。不过拿着这篇课文给三年级的孩子学习,要想领悟其文本的内涵,还确实是一件难事。

因此,通过研读教参,力争使这篇文章讲得简洁、易懂,我根据文章清晰的段落,分成了三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写的是大树之美。这种大树之美学生都能从文中找出来。第二部分:着重写叶子之美。叶子不仅有它的外形之美,更有它的内在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叶子的内在之美是关键。因此,文中的第三部分就是由物及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大树与叶子之间的关系,体会“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内在含义。教学离不开文本,通过以往的经验,我从问题走向文本,让孩子们在书中找出“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地”、“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等句子,以前后联系的范式,让孩子体会为大树输送着“生命的乳汁”,叶子的一生都在无私奉献。通过朗读,体会句子带给我们的含义,最后再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就是一种内在的美,并且告诉学生内在美比外在美更加重要,也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学生对于叶子的尊敬与感激也便油然而生。

所以,我想,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2

金波老师的《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首文质优美、托物言志的散文诗。语言清新、自然,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认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怎样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味文章的语言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扫清阅读障碍,学生熟读课文后,我请他们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自然段,并说出原因。有的喜欢“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树的美丽、茂盛、茁壮、生命力;有的喜欢“走进树的时候,我发现,……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喜欢叶子的美,喜欢叶子的形态各异;有的喜欢“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奉献给大树。”——喜欢叶子的默默奉献精神;有的喜欢“绿叶为大树而生。……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喜欢叶子一年四季的变化,喜欢叶子一生都为大树服务的精神……

蓦然发现,课文的后几个自然段竟然没什么人问津,我就对他们说:“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些语句?”“想!”问老师,他们的兴致骤然高涨,回答的声音异常响亮。我告诉他们我偏偏喜欢后几个自然段,因为大树是因叶子而葱翠,叶子是因大树才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的,它们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假如大树没有了叶子,变得光秃秃的,它还会美吗?那么如果叶子离开了大树,飘落枯萎了,它还有精神吗?学生们若有所悟地点着头,此时再让他们品读七、八自然段,感觉就是不一样。

学生质疑最多的还是“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大树站在太阳和大地之间”这个自然段,此时联系学生的生活来理解应该是最便捷的方法。我先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把我们的三(2)班比作一棵大树,那我们73个同学就是73片形态各异的叶子,我们为班级取得成绩,获得荣誉,我们就是一片美的叶子。我们这棵大树很美,我们每一片叶子也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我们愿不愿意做一片美的叶子呢?“愿意!”听懂了的他们又兴奋了起来,开始联系自己的小组、家、年级、学校、祖国……侃侃而谈,再读最后一部分就读得特别自豪,特别骄傲!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3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作者是著名的儿童作家金波,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把学生看作心上的朋友,这样,教学过程就能成为师生间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解读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2.个性放飞。“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

3.情感碰撞。在教学中,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写出了大树的美和叶子的美,大树因叶子而茁壮、葱翠,叶子因大树而美丽。但由物及人中,学生的理解产生了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那生活的大

树是什么呢?由此引导学生,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了一个整体,那什么将我们结为了一个整体?班级、学校、国家、地球、社会……各种答案由学生口中说出。我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古至今无数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大禹、刘胡兰、爱迪生……他们就是一片片美丽的叶子。那么我们该为班级、学校、社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说出了为班级打扫、好好学习、不随地吐痰、不打架、积极为班级做事等答案,这时顺势而导总结文章:是啊,这样就能成为一片美的叶子,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我想: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告诉孩子们要做一个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第二课时的开始,我就让孩子们把课文按照大树之美,叶子之美,由物及人分成了三层,孩子们找的很准确。然后老师进行了逐层讲解。第三层是整篇文章的升华,也是最难理解的。我让孩子们先抓住“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茁壮葱翠”、来感悟叶子的奉献和人的奉献之间的关系。来举例说明人们是如何为生活的大树输送营养的。正因为无数叶子的奉献,是生活的大树永远站立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展示其无穷的活力和风采。大树的美来自叶子,叶子的美也来自大树,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最后向学生呼吁,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为了我们祖国和地球的生生不息,都来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整节课上下来,如果在课前准备时让孩子们去观察叶子,搜集叶子,说说叶子的功能等可能对这节课的教学会更有帮助。下一次,根据不同的课文应该让孩子们做好不同的准备。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5

这篇散文诗很美,含义隽永深刻,三年级的孩子理解“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的课堂上,先引导学生理解叶子 ……此处隐藏5120个字……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一.在美读中感悟文本

在教学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同桌互读、指名赛读等读书方式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感悟文本语言;能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片段一:在教学1、2段的时候,出示“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师:谁找到了美的东西?

生:大树很美。

师:是啊,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美在——

生: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强调“绿色”,但是没有轻盈、灵动的感觉)

师:我听出了美在颜色。谁能读出大树上升的,动态的美。

学生这一次读得非常动情,把“升起”拉得很长,很飘,长的过程很足。

师:默读第三、四节,说说,走近树的时候,发现树美在哪?

生:叶子美在形态各异。

师:什么叫形态各异,谁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

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师:这是它的外在美,还美在哪?

生:无数片叶子虽然形态各异,但却做着相同的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师:金波老先生是不是老糊涂了?绿叶哪来的乳汁给大树吃呢?

生:没有阳光大树就会生活在黑暗中!

师:好,你来读出绿叶对大树的深情。表述美和美的底蕴。

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引领学生再一次地回归到文章的整体,体悟文本的蕴蓄和情愫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也是对文本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

二.在美读中升华美,体验美

在教学最后两节的时候,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谈感受说看法,从树的色彩美、动态美,从叶的形态美、个体美,到树与叶的整体美,虽然没有直接讲出与概括着几个专用术语,但是学生头头是道,尽显感悟个性,至此已水到渠成,较好地达到“感悟句子写得好和产生的感想”这一阅读的目标。

但是老师并没有停留在浅层上,而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身边,有像叶子一样的人么?一生说:“老师,徐虎就是一片美的叶子。”一生说:“老师,也是一片美的叶子,天天辛苦地教我们。”我有点窃喜,生已经明白了。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是一片美的叶子么?一石激起千层浪,生畅所欲言,明白,只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要为社会做贡献,每个人都是一片美的叶子。有效阅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

我设计的“口头赞美”是内化课文的语言与自己的感悟为口头的积累的规范的语言文字,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呢?组织了一次小练笔,希望可以启蒙他们尽职尽责的人生。

最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诵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的语言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达美,陶冶心灵,培育审美情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14

《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说的是树叶与树的关系,树叶对树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树的茂盛与美丽。让我们都做一片美的叶子,让我们生活的大树变得更美。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一边讲一边思考,本文文词优美,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如果浓缩一下就是一个“美”字。何不由“美”字展开,让教学成为对“美”的解读:大树之美美在颜色,美在形态,绿叶之美美在形态各异,颜色嫩绿,美在其境界――为大树奉献了自己的乳汁。抓住重点句研读,如:“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着重感悟“生命的乳汁”,“生命”是谁的生命,明明是“树汁”,为什么说是乳汁?叶子会怎么想,大树呢?从而体会到在叶子心中树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大树没有叶的乳汁便很成为一棵大树,甚至于会死去。为树汁就像婴儿的奶水一样珍贵。这样对“奉献”的理解就丰满了。学生对于叶子的尊敬与感激便油然而生。期间的感悟无须教师过多的牵引,只是点拨而已,而结合感悟的读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所要做的是穿针引线,推波助澜。在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大树,为生活的大树奉献时,我做了这样的引导:如果这棵大树是地球,你会为他做什么?如果这棵大树是我们的家,你会为他做什么?如果这棵大树是我们的班级,你会为他做什么?如果这棵大树是我们的社会,你会为他做什么?将学生思路拓开,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去思考,会比我苍白的说教更有意义。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15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金波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在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美的同时,还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启发我们为了生活的大树,要“做一片美的叶子”。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改变课文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本篇课文以短句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生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我便以现代诗的呈现方式,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在关键句子处让全班齐读。这就有点类似于舞台朗读的形式,学生兴趣盎然。

二.画关键语句,体会叶子的美。文中直接描写大树美的句子很好找,就在前两自然段。描写叶子美的语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找出:一处是“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处是“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两点——形态各异和变化多端。但是这两处都是描述叶子的外在美,还要引导学生挖掘叶子的内在美。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美”既要看形式又要看内涵呢?当时,我随机举了一个例子。我找出我们班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孩站了起来,问同学们他美不美?孩子们忍俊不禁,都点起头并大声高呼“美”。我又问:“假如这位同学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说话,爱打架,同学们说他还美吗?”孩子们连连摇头。我趁机引导:当我们说一个人美的时候,不仅要看外在的,更要注重——。孩子们答出“内在美”。我又说“树叶也是一样,金波爷爷不仅赞叹了它的外在美,还歌颂了它的内在美,你们能够找到相关句子吗?孩子们赶紧投入到了阅读和寻找的过程之中。这样就顺利的分析了叶子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三.寻找叶子和大树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谈感悟。“绿叶为大树而生。”“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句子来感悟大树和叶子的相依相存。再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如果把我们比作一片叶子,那哪些事物可以比作大树呢?孩子们说了很多,有班级、学校、家庭、学习兴趣小组等,后来又类比到环卫工人和环境的关系、家庭和社会的关系、骑车和道路畅通的关系等。最后我总结道:只要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那这棵生活的大树将会变得很美很美。

我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层层递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种“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程。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既收获了不断挑战自我的喜悦,同时也有疑惑不解的紧张。但如何指导学生读出课文那种特有的意境美,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