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时间:2024-07-09 18:29:3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

一、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请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

(反思:虽然阅读课以学生的朗读体悟为主,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弃讲解。由于考虑到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的这一教学难点比较吃力,于是,在突破难点时,采用列算式来理解:,这样理解既简单又明了。同时这种方式也学科间的知体现出学科知识是相通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这些关联词了吗?你能不能不看课本,说一说伽利略思考的过程?

出示 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

(让学生用这样的关联词语来说,能够令他们感受到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试验?

(无数次)

2)他的实验成功了吗?

(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说明伽利略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的那句话的确说错了。)

3)为什么要作公开试验?

读课文第5自然段。

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反思:这里可以结合作业本,令学生指导,信奉意义,信奉的反义词是怀疑作业本还是要用起来,以后备课一定要记得连作业的内容一起备进去。)

总结: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

公开试验的结果是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那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吗?

再次朗读朗读第五自然段。

得出结论:之所以要公开试验,就是要向权威挑战。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默读课文思考:当时人们是怎样崇拜亚里士多德的?人们又是怎样议论伽利略的行为的?

读课文2、5段,对比人们的不同态度。

总结: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升华情感

1、 出示最后一句话。

说一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师总结。

出示: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练笔:

伽利略终于成功地证实了自己的观点,上塔前,人们对伽利略充满怀疑,那么现在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得时候,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图片。

(一)揭题,审题。

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ó)地更(gēng)改的读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

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此处隐藏18437个字……

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考虑,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示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同学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掌握“违、妄、执”三个字的读音

2、重点字的书写提示

让同学仔细观察课后生字表的汉字,找出容易写错的地方,并让同学在本子上写一写自身容易写错的字。

3、同学快速默读课文。

4、考虑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

三、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2、指名朗读能体现伽利略善于考虑的品质的语句。并让同学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

“信奉”一词的意思。

3、齐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伽利略考虑过程的句子划出来。

4、四人小组讨论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发生的,并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考虑过程。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5、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假如……那么”“……但是”“假如……就……”这样的关联词语。

四、升华情感,小结课堂内容

五、安排作业:

1、誊写课后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考虑:伽利略为了证明自身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他人有哪些反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考虑: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

4、他打算怎么做?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考虑: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4、齐读这段话。

(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考虑: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4、这说明什么?

小结:

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结

(四)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考虑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五)课堂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5

一、 复习导入

1、 激趣

同学们,做试验的球都准备好了吗?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试验是实践的一种方式。今天,就让我们在试验和分析中完成这节课。好吗?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两》,知道了课文的主人公是----?他被同学们称为---?而在当时,人们把谁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呢?他是一位---?

3、那作为辩论家的伽利略是否像人们一样迷信亚里士多德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

二、 讲读第3自然段

1、听朗读。

思考: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产生怀疑?他是怎么想的?

2、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①认真读,想想铁球下落,关键强调什么条件和结果?动笔画相关词语。

②不改变这句话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③要怎样读这句话?

(二)、

1、按亚里士多德这句话,重的先着地,这个球好重,感觉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没错,可伽利略是怎么想的?

2、两个不同的结论指什么?

伽利略怎么得出结论1的,书上怎么说?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1磅的铁球比这10磅的铁球下落的速度要----?把它们拴在一起后,1磅的铁球就会拖10磅的后腿,它们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磅的铁球——?这是伽利略的分析过程。

结论2又是怎么得出的呢?书上怎么说?谁能像老师一样上台说说?

3、这是什么关系的两个结论?由此伽利略产生——?(怀疑)这两结论是根据什么推出来的?可见这句话正确吗?

4.全班齐读。(女同学读伽利略对亚。。产生怀疑的部分,读时要重点突出——?男同学读“他想……”这部分,读时要突出什么?

三、 讲读第4自然段

好一个伽利略,真不愧是辩论家,提出这么不寻常的问题,那他是不是就此断言亚里士多德说错了呢?

1、小声读第4自然段。思考:伽利略提出疑问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呢?2、指名说。(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

如果你是伽利略,你会怎么做试验?用自带的小球做做试验。指名做一做。

3、伽利略的这些试验结果都证明了什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伽利略用实践证明了事实,可见他的科学态度是多么严谨啊!

4、对比句子。(区别,,有何好处,,为什么。)

5、指导朗读:(慢,重)

伽利略这时的身份是什么?作为教授,他发现亚里士多德说错后,又是怎样做的呢?(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四、 讲读第5.6自然段

1、学习要求:

2、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们亲眼所见的正确结果,课文就是以这个结果为题,显示了实践的重要。伽利略从产生怀疑,多次反复试验,再公开试验,从实践中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你们觉得伽利略的可贵在哪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