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22 14:36:14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10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我们学校到中山公园可乘坐A、B两种车,A车大约每隔400米设有一个车站,B车大约每隔600米设有一个车站。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少先队员开展送爱心活动,在这条线路上摆几个慰问点,为驾驶员、售票员送上毛巾擦擦汗、送上凉水解解渴。现在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慰问点设在哪里可以同时慰问两条线路的司售人员,并且要说明你的理由。

2、在这里,我们找A、B两车的车站就是运用了有关倍数的知识,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时有两个车站的这几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公倍数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

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探究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2、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P71。

3、成果汇报:(由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1)公倍数有多少个?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参见下左图):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见上右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见下左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短除法:如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参见上右图。

讨论:与求最大公约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65和130;4和15;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每个人的研究都非常成功,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三、回家作业布置(感兴趣的同学做)

世纪大道是浦东新区最为壮观的轴线大道,它横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起于东方明珠电视塔,止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全长4200米。请你当一位设计师,在大道的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香樟,在大道的另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银杏,那么,每()米一棵香樟和一棵银杏正好面对面,这样的情况共有()组相对的树木。

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是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帮他们把好舵。讲台不是老师的,而是师生共同的,谁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时候,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统计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课件展示: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填好统计表。

【课堂作业】

教材第96页例3。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

(1)统计表

(2)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列式。

(1) 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 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 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学生列式。

(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二、教学新课

……此处隐藏5726个字……法展示

生1:不能约分,直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5×3/4=1×3/5×4=3/20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8/9×3/10=8×3/9×10=24/90=4/15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8/9×3/10 3与9先约分,8与10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二、三两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约分后,把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 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至13页练习二第3、6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长方形长3/5分米,宽1/2分米,它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2)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3/5 分米,那么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的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时的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中1/5取出放入乙仓,则两仓存粮数相等.两仓一共存粮多少千克?(A类同学做)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摸棋子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出把6个黑棋子,4个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摸棋子活动的准备。)

二、摸棋子实验A

1、教师提出摸棋子的活动和用“正”字记录黑白棋子的出现次数的要求,全班同学轮流摸棋子。

(设计意图:学生猜并摸出棋子,亲身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交流学生统计的情况,把结果记录在表(一)合计栏。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的过程,为下面的交流作铺垫。)

3、提出:观察全班摸棋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从全班统计结果的描述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为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积累直观经验和素材。)

三、摸棋子实验B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9个黑的,1个白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发表意见后,全班进行摸棋子实验。然后整理统计记录。(设计意图:改变事物的条件,让学生猜测,再摸,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理推理能力,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2、让学生观察描述统计结果。

然后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观察描述摸棋子结果的过程中,感受摸棋子实验的意义,初步体验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的次数和盒子中放的这种颜色的棋子个数有关系。)

四、摸棋子实验C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1个黑的,9个白的,让学生猜一猜摸中哪种颜色棋子的次数多,再摸。然后整理统计结果,填在表(三)合计栏中,并和大家猜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背景下,进行猜测、实验,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两次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再次体验到,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可能性和放入盒子里这种颜色棋子的个数有关系。)

五、可能性大小

1、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次数跟盒子中棋子个数有关系吗?得出盒子中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摸中的次数就多,反之就少。

(设计意图:在亲身实验的基础上,认识盒子中放棋子的情况和摸棋子结果的关系。)

2、教师介绍可能性大小的含义。鼓励学生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的结果。

(设计意图:理解可能性大小的部分意义,学会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结果。)

六、课堂练习与问题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71页、72页复习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这些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

能辨认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及相对位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搜集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看?(想)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

师:这些图片美吗?(美)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生:都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我们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的这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是由立方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板书课题: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