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07-09 17:56:30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读后感1

有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个非常感人的视频,说的是一个曾经走错路的男孩因为结识了《弟子规》这本书而获益良多,从而浪子回头,走回了正途。视频中男孩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着弟子规给他个人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人生意义。虽然不否认这个视频有炒作的成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弟子规》这本书籍中的优秀传统知识。况且,在没有阅读过这本书之前,我们都没有任何权利去评判它。于是乎,为了有权去评论这本书,阅读《弟子规》似乎成为了理所当然。

初步了解之后,知道《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这本书的主要功用就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对于处于今天聒噪社会的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诵读,可以使人在孝亲、友爱、诚信等优良品德和礼仪规范的教育中得到熏陶,从古人的修身思想中得到启迪,净化和升华思想意境,从而规范自身行为,可谓一本教人为善修德的好书。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才活了22年,但是不得不承认做人的确是一门学问。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尤其是想做一个受人肯定的人就更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我不一一作出介绍,只选择其中几个个人觉得很有参考意义的部分进行简单阐述。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孝顺长辈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有良好的修养,为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必做到见长辈让道那么正式,但是尊老爱幼却应时时刻刻体现在我们的周围。“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见讲诚信对于人而言是如此之重要。当别人对你的信发生质疑,那也就意味着别人在和你相处的时候,在心里已经无形中设置了一道屏障,对于你的言行,他们会谨而慎之。

随手翻开这本书,起初我还觉得它是枯燥、呆板、晦涩难懂的教条,就像面对其他的传统书籍一样,并没有想去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为人之道和大爱无疆所吸引,更为如何做人、做一个有价值人的深奥哲理所折服。它诠释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小家和大家的爱;它阐明了做人之本、为人之道,成人之路,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平常而包容的爱心、如何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它诉说着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和谐主题和人性之爱的主线……

我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称道这本书,觉得自己粗浅的赞美难以表过这本书内容之精致、意义之深远。这是一本从古到今都让人受益非浅的书,也是一本洗心净脑的书。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言简意赅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大爱、浓情、和谐、平实……生活在当今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浮躁,逐渐失去了那原始的宁静和纯真。在我看来,《弟子规》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让人返璞归真的好书,在此推荐给大家阅读,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弟子规》读后感2

那天,偶然在书架上翻到了那本陈旧的《弟子规》。我轻轻拭了拭书上的灰尘,坐在书桌前静静翻阅。

这本书以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并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当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行醒目的字,我忽然想到了什么,用手抚着那行字,陷入了回忆……

他是在我四岁时出生的。可惜因为感冒,我没能见到他降临人间的第一眼。但我从照片和家人的描述中得知,他小时候可胖了,抱起是肉乎乎的一团。我一开始并不喜欢他,这个新生的小生命夺走了父母对我的关注,我甚至在表哥表姐的怂恿哄骗下说过要把他丢进垃圾桶这样的话。但妈妈可不会同意,她郑重地告诉我,我应该唤那个小肉包"弟弟",而他会叫我"姐姐"我和弟弟是一家人,作为姐姐要照顾、保护、谦让弟弟。我撅撅嘴,跑开了,心中仍是对他不喜。虽说如此,可我与他之间也是很少有摩擦的。也是,那么小一个呢,连话都不会说,我自然不会跟他太过于计较。

突然有一天,他会说话了——

小肉包会说话后,是一发不可收拾,见人就喊,让爸爸欣喜万分。再大些会说句子,那些像是抹了蜜的话让妈妈眉开眼笑。嫉妒万分的我借助身高优势俯视他,他却毫无察觉,反倒抬起头对我灿烂一笑,露出一口小白牙。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他的脸上,散出一片耀眼的光芒。那一刻,我仿佛是看见了坠落人间纯洁无瑕的天使。我不自觉地揉了揉他的脸,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什么触动。我逐渐接受了这个弟弟,也开始像个真正的姐姐,整天带着他到处疯玩。

那正是三伏天,外面的太阳毒辣不已。我实在是不愿意出去遭罪,便带着他在家中到处疯跑。我们一前一后开心的笑着,跑着,那是记忆中最美好的节。我与他开心的嬉戏,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声尖叫。妈妈也并不阻止我们,只是静静的倚在门边微笑,目光柔柔软软的伴着太阳光撒了我们一身。(fsir)这一派景象,简直美好得像个童话。小孩子是不知累的,我与他跑入这个房间闹一会,又跑进那个房间无缘无故的大笑。也许是我太兴奋了,我的手随意一挥,就这么打倒了书柜。我一下子停住了脚步,也顾不上手的疼痛,看着书柜回的摇摇晃晃,吓出了一身的冷汗。最后,一只瓷花瓶从柜顶径直落了下,发出清脆的一声,便摔成了几大瓣。我脸色一下变得苍白不已,盯着那碎片手足无措。

妈妈闻声而,看到此景,怒不可遏的问道:"玩疯了吧!谁打碎的?"我把头深深的低下去,准备承认。可就在我的话语呼之欲出的时候,弟弟替我背下了黑锅。妈妈双手叉腰,眉毛皱成了一个"川"字。可他仍是用平日中的甜言蜜语,让妈妈消了火。

妈妈走出房间,他也随之转过头。我的心脏有一瞬的紧缩。害怕从他脸上看见对我的埋怨。可我随即便放了心——他的眼中依然天真一片。他用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握住了我的手,从指尖传的温度让我有些愣神。他说:"姐姐,别担心,有我。"这句话犹如投入池塘中的小石子,在我心中溅起一圈圈涟漪。我的弟弟啊,与我血脉相连的弟弟啊,用他还稚嫩的肩膀默默替我挡下了本该属于我的责罚。

时光变迁,现在他已经九岁了呢。他开始变高,开始会数学,开始会写字。我看着他一点一点的成长,心中有欣喜,有欣慰。什么时 ……此处隐藏16161个字……

XX年8月,我走进上海火炬润滑油这个大家庭。就从这天起,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入职那天,我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读了近20年书,我从来都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本好书,原来只知道有本《三字经》,而且就知道那么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时候把它当做了一句顺口溜。当我翻开《弟子规》时,顿时呆住了,里面都是短短的三个字为一句,但就是这短短的三个字却蕴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弟子规》,成为了我每天空闲时间必看,而且百看不厌的好书。

记忆中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弟子规》中第一篇《入则孝》,读完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我是那么的不珍惜。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由于不习惯一个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体质差所以时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腊冬,外面还下着大雪,干冷干冷的,经不起寒冷气候的突变,我感冒了,并伴有高烧,上课时脑袋晕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晕晕大睡,无法坚持上课。于是拨通爸爸的电话,委屈地说:“爸爸,你快点过来,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钟,还不见爸爸过来,又气又急,又拨通了电话:“爸爸,你怎么还没有过来啊”.说着说着,就委屈的哭个不停,爸爸也没有多说,只说“快了,马上到,你坚持住”.很快,爸爸来了,把我叫出来,在我出来的那一刻,一阵刺骨的冷风吹得我浑身直抖,那漫天弥漫的雪花还没有消停。这时爸爸赶紧走过来把军大衣让我穿上,我却嘟囔着“那么丑,我才不穿呢”.说着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车,当摩托车启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寒风和冷雪简直让人窒息。爸爸一边骑着摩托车一边朝后对我说:“把大衣收紧点”.出了学校大门,我才把那个象爷爷经常披着的军大衣披在身上,瞬时身上一股暖流流过。无意间抬了一下头,这才发现爸爸或许因为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单薄,头上没带头盔,手上也没带手套,膝盖上更没加护膝,却坚实地在我前

在看《弟子规》的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部分,是孝。孝,光看字的结构就能明白它的含义,上老下子,强调着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虽然是小辈,但是,今天的小辈也是将来的长辈,如果在我们做小辈的时候不孝顺长辈,那将来我们做长辈了又怎么能指望我们的小辈会来孝顺我们呢?现在的我们,父母叫我们,我们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理父母,往往还会不耐烦。在爸爸妈妈教育、教训我们的时候有几个心里是没有抵触情绪的?总觉得父母管我们管的太多了,总是和父母顶嘴。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什么的时候,我们会找理由开脱,而我们需要父母为我们做什么的时候,父母总是义不容辞。所以说“恩重如山”这四个字,是世界上每一位父母都担当得起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卧冰求鲤”的故事,故事中王祥的孝顺感动了天。王祥早年丧母,但他的继母并不喜欢他,还常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挑拨离间,说这个儿子不好,不孝顺。所以,年幼的王祥不仅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就连父爱也感受不到。但即使是这样,王祥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对父母好,孝顺父母,在父母患病的时候衣不解带地伺候。继母经常想要吃鲤鱼,王祥都尽力满足继母的要求。一次,在一个大冬天,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但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而继母依然想吃鲤鱼,王祥没有办法,只好赤身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两条鲤鱼从河里跳了出来。即使是对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也一样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孝是无条件的。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孝是相互的,父母对我们好,我们才要孝敬他们,那隐藏的意思就是,如果父母因为某些原因对你稍微差了一点,我们就不孝敬他们了。这在传统当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孝就是人的根本。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父母做过了什么?对我们恩重如山的父母,我们怎能不孝敬他们呢?

《弟子规》读后感15

在实验中学,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当我读到第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言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拈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妹妹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妹妹,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心妹妹,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我终于知道了学校让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一一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