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保调查报告

时间:2024-07-09 18:28:35
农村环保调查报告

农村环保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环保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环保调查报告1

按照我局周五调研日工作总体安排及主要课题分解要求,我们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等方式,对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工作进展

大庆市现辖五区四县、58个乡镇、482个行政村。全市人口281万,其中农村人口138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9%。由于县域经济条件限制和历史欠账,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较差、环境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市多年来坚持以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区域生态,见到明显成效,让胡路区、杜蒙县成为省级生态县(区),49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383个乡镇村被命名为市级以上生态村。

(一)建立机制,强化基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心为县区,为此,我们重点实行了“四个强化”。一是强化四级管理。在全市58个乡镇设置了环保助理,380多个行政村配置了环保监督员,实现了市、县(区)、乡镇和行政村的四级管理机制,把环境监管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二是强化能力培训。专门编制了有关农村环保工作的讲义,组织县区、乡镇和行政村环保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增强基层环保队伍的知识储备。三是强化载体带动。通过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的具体实践,基层环保队伍的能力水平逐步提高。四是强化目标考核。全面实施生态县(区)建设目标责任制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高标准、严要求,农村环境监管有效加强。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为了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我们重点在规划设计上狠下功夫。首先,是纳入总体规划。把生态示范创建和农村环境保护纳入《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市建设规划中都明确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第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制定实施《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合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责任、年度实施进度和推进措施。第三,是科学谋划项目。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建立我市“十二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库,入库项目61个,并对入库项目进行了初步设计。

(三)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十二五”以来,环保、林业、畜牧、水务、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合力攻坚,取得较好效果。自然生态有效保护。累计造林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1.5%;禁牧草原1034万亩,累计治理“三化”草原(场)60万亩,草原“三化”比率降到29%;大同西大海湿地、林甸东兴草甸草原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6个。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累计完成泥草房(危)房改造5.7万户,14万农村人口受益;绿化村屯746个,村屯绿化达标率76%;实施畜禽三进三退工程,新建、改扩建养殖场(小区)538个,16.2万畜禽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大力开展秸秆禁烧环境监管,提倡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推广测土配方500万亩,有效控制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强度;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600万亩,获得“三品”标识490个。功能设施有效增强。我市四个县在全省率先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场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实现了“两厂(场)市域全覆盖;强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建设3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07处,22.08万农民喝上放心水;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向农村延伸,实现了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

(四)突出重点,连片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整治,重点在村屯。一方面,争取项目推动整治。国家和省从20PC年开始,针对各类突出的环境问题,启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截至目前,我市列入中央和省计划项目16个,总投资2374.93万元,其中,中央投入797万元,地方配套700万元,村民自筹877.93万元,整治村庄16个,受益人口5.8653万人。另一方面,借助减排促进整治。两年来,全市列入全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农村畜禽减排项目共160个,去年完成项目76个,减排化学需氧量4415.62吨、氨氮174.94吨;今年,由于洪水影响,我市计划项目84个,到年底可完成项目77个,将进一步为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对照先进地区经验,结合调研情况,我们深深地感到,尽管我市农村环保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对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照国家和省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是基层环境管理水平低。在农村基层环保队伍建设上,我国很多地区走在了前面,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山西省阳城县把环境监管的触角向农村延伸,全县18个乡镇467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持证上岗环保监督员,在山西省率先实现了环境监管县、乡、村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在乡镇层面,实现了“五有一专一保障一开展”。“五有”,就是有场地、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制度、有工作职责;“一专”,就是乡镇配备了1至2名专职环保监督员;“一保障”,就是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得到了保障;“一开展”就是有效开展工作。在行政村层面,实现了“六有一保障一发挥”。“六有”,就是有场地、有牌子、有人员、有办公设施、有制度、有工作职责;“一保障”,就是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有保障;“一发挥”,就是能够发挥作用。我市虽然在乡镇、行政村环保队伍的建设和能力提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短期内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没有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保障,且环保工作人员多为兼职、非专职,素质偏低、流动性大,水平提升难度很大,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需要。

二是农村环保激励机制弱。为了加快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持续改善农村环境,我国一些地区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相继出台了“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村改善环境的积极性。河南省三门峡市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示范创建以奖代补考核办法中规定,对于国家级生态县、区创建,完成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的奖励县、区政府3万元,通过环保部验收命名的奖励县市、区政府10万元;对于生态乡镇创建,完成环境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的奖励乡镇政府1万元,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的奖励乡镇政府3万元,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的奖励乡镇政府5万元;对于生态村创建,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的奖励行政村1万元,获得国家级生态村命名奖励行政村5万元。同时,为鼓励对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探索和创新,对生态示范创建中在环境改善、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推广、示范、借鉴意义的生态工 ……此处隐藏20251个字……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除部分县(市、区)政府驻地和实施“以奖促治”项目的乡镇(办事处)外,大多数还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导致我市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造成农村环境难以提升。

五是农村环境保护缺乏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由于我市属欠发达地区,各级财政对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很强、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的领域,对社会资金投入缺乏吸引力。在生活废弃物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政策上缺乏激励机制和投资优惠政策。

三、促进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建议,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狠抓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一)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农村环保事关“三农”工作大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坚定科学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各级环境保护工作体系。要实行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责任制,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按年度、分层次逐级分解到市、县、乡三级,按照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目标考核办法要求,不断加大考核力度。要积极推进生态聊城建设,加大生态创建及管理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创建为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要坚持不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人居环境。要完善农村环保立法,强化农村环境法制建设,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农村环境监察、监测体系和信息系统。设置农村环境保护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二)因地制宜做好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农村环保情况各异,各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污染防治道路。

一是深入推动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推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联片收集、集中处理的经验,大力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率、生活污水处理率。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可以探索推广“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将县域内产生的农村生活垃圾妥善处置。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办事处),可以建设专门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解决农村生活污染问题。建有工业园区或者工业聚集区的乡镇(办事处),应规划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或者固体废物处置设施,集中解决工业污染的同时消化生活污染。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监管,逐步将农村卫生室纳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范围。

二是狠抓农村饮用水保护工作。要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要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努力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要科学划定农村保护区,不断加大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坚决予以清理取缔,切实维护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

三是统筹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继续深入开展“两减三保”行动,大力推广测土施肥工作,努力降低农药、化肥使用强度,加强农用地膜回收和综合利用工作。要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实现农村环境质量和能源结构同步改善。如,茌平县小杨屯村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沼气、有机肥,就是很好的模式。要继续做好秸秆禁烧工作,通过秸秆还田、青贮和发电等方式转化,如茌平县信发集团利用秸秆生物制油,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杜绝秸秆焚烧现象。要加快推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推进集中饲养、集中治污、统一管理的标准化生态养殖,加快畜禽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尽快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四是坚决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要认真落实行政区域农村环境质量责任制,把工业污染防治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乡镇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污染少、无污染的企业,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如,冠星集团引进大唐集团太阳能发电项目,减少了企业污染,增加了企业效益。乡镇企业要加快向工业园区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处理、集中监管。农村地区招商引资不能降低门槛,严格控制三高一资,严格控制向农村转移污染源。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对那些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较重的企业要限期治理或依法取缔关闭,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三)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各级要加大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投入保障机制。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环保农业项目;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投入,财政部门应在资金向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污染防治上予以适当倾斜。二是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热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治理项目。三是全力实施好“以奖促治”、“连片整治”等资金项目。要强化对“以奖促治”项目的督导,加快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保障现有专项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切实发挥效益。同时,市县两级财政要搞好资金配套,确保我市争取更多的专项治理资金。

(四)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农村环保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各级要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宣传工作,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对农村基层干部、广大农民、中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一是在各级党校开设农村环保培训课程,利用现有远程教育系统,对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村级干部进行农村环保工作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他们的执法能力和应急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起到模范表率作用。二是坚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积极引导他们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三是加强环境警示教育,坚持生态环保进课堂,增强渗透引导,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就树立环保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四是充分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世纪行、创建绿色学校和生态乡镇(村)等时机, 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调动更多的人参与、支持和监督农村环保工作。五是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 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时公布环境执法检查情况以及环境质量状况,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农村环保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